差了20年,看看国外的高速护栏是如何设计的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12/13 10:45:38 阅读:次 【字体:

  国内高速护栏致人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高速护栏端部设计的缺陷也时常被吐槽,但往往得不到重视,而日前发生在云南境内的一起越野车冲撞高速护栏致死的事故,再次将国内高速护栏端部的设计缺陷推到了风口浪尖。

  6月19日下午,渝昆高速曲靖段发生了一起惨烈车祸,一辆小型越野车与道路边缘的护栏发生碰撞,致使其车体前部被护栏刺穿,护栏径直刺穿车体,造成车内副驾驶乘客不幸遇难,驾驶员受伤,车辆完全报废,现场相当惨烈。

  该起事故调查结果目前还没有出炉,尚不清楚事故是否是由于驾驶员超速驾驶或疲劳驾驶导致,但毫无疑问,端部设计不合理的高速护栏也是事故如此惨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100-120km/h的规定时速下,任何车辆一旦正面撞上这样的护栏端部(见上图),100%会被刺穿,此时车辆配备的所有安全装备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能祈求护栏不偏不倚从车辆正中间穿过,避开4名乘客,不过在大多数护栏刺穿车辆的事故中,护栏都不会表现得尽如人意。

  目前,国内高速的护栏端部主要分为圆头式和地锚式(直立式)两种,这两种护栏端头的设计基本上和美国上世纪60、70年代使用的高速护栏端部一致,最大的问题就是护栏端部近乎裸露,当车辆不慎撞上护栏端部时,很有可能会被彻底贯穿,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在吸取多次惨烈事故的教训之后,美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高速护栏端部进行优化处理,避免护栏端部在事故中对车辆乘员造成致命伤害。

  经过多年的调研与探索,今日的美国高速公路护栏端部已经发展出外展式、埋入式以及复合吸能式三种主要的形式,这些护栏端部处理方式在多年的使用中表现出了良好保护性和较低的二次伤害性,是设计比较合理的护栏端部处理方式,值得学习借鉴。

  上图中的护栏端部结合了埋入式和外展式两种端部处理方式,确保了车辆在撞上护栏端部的情况下也不会被护栏刺穿,对车内乘员造成致命伤害。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埋入式护栏端部处理方式,护栏端部被迈入路旁的土丘内,同样可以避免穿刺事故的发生。可以看到,美国的护栏端部设计遵循了因地制宜的法则,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地形将护栏端部埋入土丘内;而在地形受限制的情况下,则可以利用工程手段将护栏端部埋入地下。

  上图中的高速护栏也是结合了外展式和埋入式端部处理方式的典型设计,护栏端部不与公路平行,而是向外呈曲线延伸,而护栏端头则被埋入地下,确保了护栏端部没有刺穿车头的能力。在这种端部处理的护栏面前,车辆即使正面撞上护栏端部,至多冲上护栏,底盘被挂在护栏上,不会发生护栏贯穿车体的惨剧。

  最后是复合吸能式的护栏端部设计,这种端部处理方式结合了缓冲、导向、溃缩等多种吸能/能量导向原理,车辆在撞上护栏端部的瞬间,护栏端部会产生强烈溃缩并发生形变,效果基本等同于正面25%碰撞测试,能够保证车辆及时撞停但不会刺穿车体。

  汉中高速护栏深夜被撞坏 监控联网锁定肇事司机

  一位河南籍货车司机开夜车的时候,在十天高速公路汉中段撞坏了数十米护栏,自认为夜黑风高没人看到,不想高速路政很快就找上了门。

  12月2日早上,十天高速公路路政人员在汉中沙河段巡查时发现,沿天水方向大约六十米防护栏被撞坏,现场只遗留一块货车残片,但交警和路政都没有接到事故报警。

  陕西高速集团西略分公司汉台管理所监控员高婉枝:“我们通过录像回放系统、后台数据查询系统、车辆图片对比等多种方式,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排查,终于发现可疑车辆是河南籍红色六轴半挂货车。”

  通过高速公路大数据分析,路政人员发现一辆河南货车从湖北进入我省,在安康白河收费站进入高速公路时车况完好,但从汉中城固县盐井收费站下来时,车左侧有明显损伤,和高速护栏的破损比较重合。

  陕西省高速集团西略公司路政人员曹波:“再将逃逸嫌疑人车辆号码利用公安系统查询到具体车辆信息,得知车主系河南人,车辆挂靠河南某家公司,最后通过这家公司联系到车主本人。”

  迫于汉中路政和交警的压力,肇事车辆车主宋某主动从外地赶回接受处理。宋某表示,案发当天他驾车经过十天高速沙河段时,撞上护栏是因为犯困。

  肇事车主宋某:“心有点慌,车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就开着走了。”

  记者:“那你想到过后果了没有?”

  肇事车主宋某:“我只是对法律有点淡薄,没有考虑那么多。”

  目前,肇事车主宋某被责令赔偿所有护栏损失,并接受进一步调查。

友情链接: 贵阳波形护栏 波形护栏板
Copyright © 2016-2020 林鼎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渝ICP备11006973号-4 网站地图 渝公网安备 50011502000486号